2015年1月8日至9日,在东南剧院的瓯剧艺术演出周上,一群新生代瓯剧人为温州市民上演了精彩纷呈的青春版《杨门女将》与折子戏专场。这群舞台上身怀绝技的少年就是来自温州大学成教学院瓯剧班的同学们。

徐阳阳,作为瓯剧班里的一员,出生于梨园世家,在她年仅13岁那年就参加了瓯剧戏曲艺术专业班的学习,一练便是7年。今年,阳阳和瓯剧班的很多伙伴们在温州大学成教学院一起迎来了他们的18周岁。于是,这场被视为“成人礼”的演出,更是为他们的血肉青春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连续两天的演出,28名瓯剧班学生相继登台亮相,这群昔日里可爱调皮的学生一上场便架势十足,从动作身段到音乐唱腔,都有板有眼,环环相扣。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上世纪70年代,瓯剧《杨门女将》曾经创下了三年内演出上千场的记录,已是瓯剧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作为瓯剧班首个集体献演剧目,没有了瓯剧当家小生方汝将、团长蔡晓芬等老演员的领衔,这群年轻瓯剧人将此次独立演出当成了传承“国遗”的最佳“成人礼”。

在演出现场,当穆桂英母子率七夫人成功与太君里外夹攻,一举歼灭了西夏兵将之时,全场掌声雷动,许多观众都为这精彩绝伦,大快人心的一幕起身鼓掌。在众多鼓掌的现场观众里,一群来自温州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与舞台上的哥哥姐姐有着不解之缘。12月16日,瓯剧班的同学们与小朋友们成功结对,在空余时间带着他们学戏剧,看演出。当李乐吟小朋友看到结对的阳阳姐姐惊艳登场时,不禁得意尖叫。表演结束后,小朋友更是冲上舞台和阳阳姐姐合影留念。“若说瓯剧《秀芬》让我因《橘子红了》而爱屋及乌,深受触动,那么今晚的《杨门女将》彻底挽救了一颗对中国传统戏剧毫无知觉的心!温大成教瓯剧班同学们改编呈现的这台异彩纷呈、技艺绝伦的经典大戏,令人震撼,引人共鸣!实在难以想象,这些身怀绝技,唱腔精湛的演员都年方十八,稚气未脱。”李乐吟的妈妈在之后的微信中赞叹道。

演出结束后,徐阳阳扮演的杨文广一角大获好评,但她却诚恳地表示“虽然演出赢得了很多掌声,但是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没有发挥好的地方,回去还得勤加练习。”这句话,不仅是阳阳一个人的心声,更是瓯剧班所有同学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实践箴言适合新一代的瓯剧人。即使他们年仅十八,满脸稚气,但他们时刻以传承瓯剧文化为己任,坚守发扬瓯剧文化的第一线,勤恳训练,乐享艺术。
据了解,瓯剧班在温州大学成教学院的课程安排,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练功,上下午安排文化课程和戏剧唱腔,一直到晚上8点半练功结束才可以休息。除去中晚餐时间,面对每天11个小时的学习和训练,这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吃苦耐劳、扎实学习。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抽空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入选学院艺术团等学生组织,不断充实与提高自我。同时,为了传播瓯剧文化,入校后,瓯剧班积极开展“国家非遗进校下乡”活动,半年时间内先后到基层交流演出近30场。每到一个地方,瓯剧班的同学们就会将在学校里学到的基本功、专业知识等展现给当地群众,让“国遗”文化声名远播。
“不负每秒坚持,不失半寸江山,不丢满腔豪情,必将大有作为” 温州大学成教学院瓯剧班班主任章玉迁如是说,希望瓯剧班同学坚持踏实训练,守好瓯剧艺术的每一寸土地,立志将“国遗”文化传播四海!
